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揭秘启示录 #464

启示录10 1.我

启示录10
1.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,从天降下,披着云彩,头上有虹。脸面像日头,两脚像火柱。
2.他手里拿着小书卷,是展开的。他右脚踏海,左脚踏地。
3.大声呼喊,好像狮子吼叫。呼喊完了,就有七雷发声。
4.七雷发声之后,我正要写出来,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对我说,七雷所说的事你要封上,不可写出来。
5.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。
6.指着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,地和地上之物,海和海中之物,直活到永永远远的,起誓说,不再有时日了。
7.但在第七位天使发声的日子,就是他要吹号的时候,神的奥秘就成全了,正如神向祂的仆人众先知所宣告的。
8.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,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取过来。
9.我就走到天使那里,对他说,请把小书卷给我。他对我说,你拿着吃尽了,便叫你肚子发苦,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。
10.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,吃尽了,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,及至吃完了,肚子觉得发苦了。
11.他对我说,你必在许多人民、民族、方言、君王面前再说预言。
灵义
整章内容
本章仍论述审查并显明那些在新教教会中之人的状态,此处论述他们对作为天地之神的主,如祂自己所教导的(马太福音28:18)的信仰;祂的人身是神性;并且这人身在新教教会得不到接受;只要唯信称义的信条在他们内心牢固树立,接受它就会极其困难。
各节内容
第1节.“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,从天降下”表大有神性威荣和能力的主(465节)。“披着云彩,头上有虹”表祂的属世神性和属灵神性(466节)。“脸面像日头”表神性之爱,同时表神性智慧(467节)。“两脚像火柱”表主的属世神性的神性之爱,这爱支撑万物(468节)。
第2节.“他手里拿着小书卷,是展开的”表圣言中的这一教义要点:主是天地之神,祂的人身是神性(469节)。“他右脚踏海,左脚踏地”表主将整个教会置于祂的看顾和统治之下(470节)。
第3节.“大声呼喊,好像狮子吼叫”表为教会从祂那里被夺走而深切悲痛(471节)。“呼喊完了,就有七雷发声”表主将在整个天堂揭开小书卷里的内容(472节)。
第4节.“七雷发声之后,我正要写出来,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对我说,七雷所说的事你要封上,不可写出来”表这些事虽已显明,但要等到龙、兽和假先知所表示的那些人被逐出灵人界之后,它们才被接受,因为在此之前被接受,就会有危险(473节)。
第5,6节.“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,指着那直活到永永远远的,起誓说”表主指着自己宣誓和证明(474节)。“创造天和天上之物,地和地上之物,海和海中之物的”表那使天堂和教会中的所有人,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每一和一切事物都活着的(475节)。“不再有时日了”表不可能有教会的任何状态,也不可能有任何教会,除非承认一位神,并且主就是这一位神(476节)。
第7节.“但在第七位天使发声的日子,就是他要吹号的时候”表对教会状态的最后审查和显明,若主不建立一个新教会,该教会必灭亡(477节)。“神的奥秘就成全了,正如神向祂的仆人众先知所宣告的”表到那时,新旧约圣言中被隐藏至今的预言,以及对那些毁灭教会的人施行最后审判之后,主的国即将到来,就会变得显而易见(478节)。
第8节.“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,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取过来”表天上来的命令,他们要将关于主的这个教义提取出来,但约翰要显明,在那些“龙”、“兽”和“假先知”所表示的人被除去之前,它在教会将如何被接受(479节)。
第9节.“我就走到天使那里,对他说,请把小书卷给我”表教会中许多人思想上倾向于接受这个教义(480节)。“他对我说,你拿着吃尽了,便叫你肚子发苦,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”表欣然并愉快承认主是救主和救世主,但承认唯独主是天地之神,并且祂的人身就是神性却因曲解而不情愿且很困难(481节)。
第10节.“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,吃尽了,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,及至吃完了,肚子觉得发苦了”表事情果然如此发生了,因而显明(482节)。
第11节.“他对我说,你必在许多人民、民族、方言、君王面前再说预言”表因为事情就是如此,所以必须进一步教导那些陷入唯信之人的性质(483节)。
诠 释
464.本章和接下来的一章论述了主,即祂是天地之神,就其人身而言,祂也是神;因此祂是耶和华自己。这就是这两章所论述的主题,这一点可从灵义上的细节,以及它们的结论看出来(11:15-17)。

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#9

七、自然界的太阳是纯

七、自然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,自然世界靠这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

ISB9.自然及其世界,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,被称为行星的大地,其中包括我们所居住的水陆星球,以及年复一年妆饰其表面的一切产物,无论总体还是细节,唯独靠太阳生存,太阳构成它们的中心,并通过它的光线和热的调节而无处不在;每个人都能从经验、感官见证,以及论述世界变得可居的方式的著作清楚知道这一切。由于这些事物的永久生存来自这个源头,也就是太阳,所以理性可以确切地得出这个结论:它们的存在也来自这个源头;因为永久生存就是永久存在,如它们最初存在那样。由此可知,自然界是耶和华神通过这太阳其次创造的。

此前已说明,既有属灵事物,也有属世事物,这两种事物彼此完全不同;属灵事物的起源和维护来自一个纯粹为爱的太阳,耶和华,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护者,就在这太阳中间。但属世事物的起源和维护来自一个纯粹为火的太阳,后者源于前者,两者都源于神,这一点是随之而来的,如同在后之物随在先之物而来,在先之物随首先者而来。

自然及其世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,它的一切效果证明了这一点;如它的光线通过光学仪器聚焦于一个点,就会从中发出猛烈燃烧的火,以及火焰;其热的性质,这热类似于初级火的热;以及这热根据入射角分级,由此产生气候变化和一年四季;此外还有其它许多事实,理性官能根据这些事实,通过身体感觉可以证实:自然界的太阳仅仅是火;还证实:它是最纯的火。

那些对属灵事物起源于自己的太阳一无所知,只知道属世事物起源于自己的太阳之人,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混淆属灵事物和属世事物,并通过感官、因而推理的谬误得出以下结论:属灵事物无非是纯粹的属世事物,从光和热所激发的后者的活动就产生了智慧和爱。除了自然之外,这些人眼睛看不到别的,鼻子闻不到别的,胸中呼吸不到别的,所以就将一切也归于自然,从而吸收属世之物,就像海绵吸水一样。这些人好比把马套在车后,而不是车前的车夫。

那些区分属灵事物和属世事物,并从前者推断后者的人则不然。这些人也发觉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是属灵的,属于身体的属世事物作为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灵魂,灵魂通过它们在自然界中产生其结果。你若得出别的结论,就好比一只螃蟹,行走时靠尾巴帮助前进,每走一步眼睛都会向后看;你的理性视觉则好比当阿耳戈斯前额上的眼睛睡觉时,他后脑勺上的眼睛的视觉。这些人在推理时也自以为是阿耳戈斯;因为他们说,谁看不出宇宙的起源来自自然界?那么神是什么?不就是自然界最内在的延伸吗?以及类似荒谬的事;他们夸耀这些事,比智慧人夸耀理性的事更甚。


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#8

六、这两者,即热与光

六、这两者,即热与光,或爱与智慧,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,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,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、言语和行为

ISB8.迄今为止,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,而不是进入灵魂,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;尽管人们知道,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,它们丝毫不来自人;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,首先流入他的灵魂,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,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。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,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,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;或像一个人从根,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;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,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。

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,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,神才是生命本身;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,因而皆来自神。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:

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,他就成了活的灵魂。(创世记2:7)

“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”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。主也论到自己说:

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,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。(约翰福音5:26)

“在自己的生命”是指神;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。

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,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,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,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,有必要从神开始,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。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,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,或没有风帆的船只。由于情况就是这样,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,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(5节);爱与智慧,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(6— 7节)。

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,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,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,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、言语和行为,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。事实上,心智从属于灵魂,身体从属于心智。心智有两种生命,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。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,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;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,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;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。另一方面,身体的生命是感觉、言语和行为;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,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;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,无需调查研究。

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,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;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,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;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,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。下文我们会看到,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,也就是合而为一的,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,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